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时间更长 挑战更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自东风航天城报道 神舟十二号刚刚回家,神舟十三号又将启航。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和叶光富将入住空间站核心舱,计划在轨驻留6个月。
“时间更长,挑战更大,但我们信心更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黄伟芬告诉记者,眼神坚定有光。围绕大家关心神舟十三号乘组的一系列问题,黄伟芬接受了采访。
问:有了神舟十二号飞行乘组3个月的空间站驻留经验,您对神舟十三号的信心是不是比上次更足?
黄伟芬: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将要在轨驻留6个月,时间更长,挑战更大。针对长期飞行挑战要求,航天员系统在选拔训练,健康、工作、生活等驻留保障技术方面都进行了充分研究和准备。从神舟十二号3个月的在轨飞行完成情况来看,我们所有的人,包括我们的航天员和所有工作人员,信心更足了。
问:航天员在轨时间更长,工作量是不是也更大?
黄伟芬:神舟十三号飞行时间增加,工作量增加,空间站组合体也由神舟十二号在轨时的“一舱两船”变成了“一舱三船”状态。组合体结构更加复杂,意味着航天员要花更多时间、做更多工作来维护和管理这个复杂组合体。航天员还要完成一系列试验,比如天舟二号舱段转位试验,进行手控遥操作对接试验等,这些在神舟十二号任务中是没有的。此外,还有其他在轨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验证。比如航天医学实验任务,在原先基础上又增加了11项。
同时,这次神舟十三号飞行任务是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的收官之战,机会宝贵,所以我们安排了许多在轨数据收集工作,还系统策划了多样的科普及公益活动,全面发挥我国空间站的最大效益。所以说,神舟十三号乘组的工作量很大,挑战也更艰巨。
问:面对更长的时间和更艰巨的任务,航天员如何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黄伟芬:6个月的飞行时间,对航天员的身心素质、知识技能、应急决策和处置能力、心理调适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极高要求,挑战很大。
相比神舟十二号任务,尽管在选拔训练和航天员保障技术整体思路方案、措施、手段上相同,但针对更长期的特点,又进一步突出强化了重点。我们进一步完善了航天员在轨作息和工作制度,张弛有度,合理安排,特别加大了对生活、工作和健康保障力度。我们既要应对6个月失重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也要适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航天员个体,因此保障方面既有刚性的约束,也有弹性的范围。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个体的身心特点,我们每月对航天员健康状态进行全面评估,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航天员失重防护锻炼项目、航天员营养配餐方案,以及心理支持活动等,确保航天员以饱满、良好的身心状态完成飞行任务。
这也是第一次有女航天员驻留空间站,我们分析了女航天员的身心特点和个体需求,重点从生活保障、健康保障等方面开展了针对性的设计,以确保女航天员长期飞行、健康生活、高效工作。
问: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和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通过天地通话、座谈会等形式交流分享经验,他们都交流了什么内容?神舟十三号乘组最关心什么?
黄伟芬:关于在轨生活和工作方面的经验交流是全方位的,既包括空间站管理、物资的统计整理、相关工作计划的安排,也包括个人卫生清洁、饮食就餐等方面。经过包括神舟十二号在内的载人飞行后,航天员们对舱内的生活状态已经很了解,并不担心。他们最关心的问题还是我们在轨运行的、完成任务需要用到的设备情况,还有物资的存放位置等。
神舟十三号乘组要进行两到三次出舱活动,因此出舱活动实战经验是重中之重。神舟十二号乘组为他们介绍了宝贵经验,包括出舱活动过程中的个人体会,怎样控制身体姿态,还有操作技巧,神舟十三号乘组也根据经验开展了专门训练。
虽然天地差异我们早有考虑,但实际出舱过程中,挑战和困难仍比想象的严峻。在地面上,我们借助模拟失重水槽进行训练,而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对身体姿态的控制,地面是无法模拟的,这就需要航天员在实际出舱时去体会和把握。实践出真知,经验传递可以让后面执行任务的航天员少走弯路,为提前进入状态、顺利执行任务打下基础。
问:这次神舟十三号的3名航天员要在太空驻留半年之久,无疑是要在空间站过年了。除夕之夜,航天员会安排年夜饭和庆祝活动吗?
黄伟芬:我们对传统节日也都考虑在内了,特别是神舟十三号乘组在轨过年,这也是中国航天员第一次在太空过年。我们准备了“春节大礼包”,比如食品里会有饺子,在服饰上也有特别准备。到了过年的时候,全国观众会通过电视了解到相关情况。
编辑:王丹文
校对:张颖楠